电视剧《小敏家》热播时,角色徐正为了达到控制妻子的目的,其癫狂的状态让演员陈小纭都忍不住发微博感慨:“有阴影了”。 在剧里,徐正为了让婚前就说明了要丁克的小婕生孩子,他先是假装同意小婕的想法,后面又想方设法不让小婕上班,避免其跟男性接触。 甚至还将小婕囚禁在家里,避免她跟外界联系。 见小婕生气,他先是拿刀恐吓,再是将刀扎向自己的腿部,以自残的方式企图达到控制小婕的目的。 这一幕不禁让人脊背发凉,很显然徐正是想通过自残这种方式企图控制小婕,让小婕妥协。 生活中,其实不太能够见到像徐正这样的“狠人”,但也有很多类似的情节,让人防不胜防。 很多时候,你甚至都不知道原来对方这种行为的本质是想控制你。 比如两个人闹矛盾,男生站在大雨里不肯回去,嘴里嚷着如果你不原谅他就一直淋雨。 再比如,有的男生犯错后,会在女生认定“男儿膝下有黄金”的情况下,通过下跪这种方式恳求女生原谅。 其实,这是男生想通过这种方式使自己“看起来”为女生做出了牺牲,使自己站在道德高点上,让女生觉得不原谅就是自己的罪过。 诸如此类,都是男方企图通过伤害自己的这种“自毁模式”来让女生同情,心疼自己甚至产生愧疚等情绪,从而答应男方不合理的要求,实现对女生的控制。 一旦女生跌入到启动“自毁模式”的男人的圈套里,能做的就只有服从对方不合理的要求,压迫自己的合理欲望和需求,如此才能使男生停止自我攻击。 殊不知,这样的男人一旦得逞,绝不会就此罢休,而是会变本加厉。 久而久之,女生会变成男生的一个依附品,不但会被精神控制,甚至还会被行为控制,逐渐沦为男生可以随意操纵的对象。 因此女生们在与男生相处时,就要警惕男生的行为是不是在对你进行潜移默化的控制。 一个人的说话谈吐往往是他思想的表达,其行为举止更是反映了他的心理状态,女生们需要从这些细节中观察他是否是启动了“自毁模式”。 01 利用语言自毁模式“打压”你 和伤害自己的暴力行为相比,言语上的自毁往往更让人防不胜防。 来访者小刘跟我讲述过她的一段恋爱经历,半年前,她通过相亲认识了一位男生,这位男生又高又帅,但就是有一点让她很不舒服。 每次只要他们二人在某些观点上有分歧,男生就会说自己太垃圾、太贱,自己就是个笑话之类的话。 小刘听了,刚开始还很心疼他,觉得他可能是自尊水平比较低,需要一些鼓励、安慰,所以会连忙安慰他,是自己不对,让他千万不要这么说自己,一切都听他的。 时间长了,小刘发现每次吵架男友都是这样,每次都是自己让步,男朋友并没有真的为她改变过什么。 由于小刘的个性总是被男友压制,她感到非常痛苦,所以向我咨询该怎么办。 我听了她的经历以后,首先向她言明她的感受是十分正确的。 所有让她感受到痛苦的情绪都是对她的提醒,我们要善于觉察自己的感受和情绪。 因为所有被“打压”过的人首先都会产生一定程度的自我怀疑,而自我怀疑就是一个人自信心被摧毁的开始。 小刘此时急需肯定自己,否则将会面临自我认知完全被打破的危险。 小刘的男友对小刘进行“打压”的方式就是通过他一次又一次的自我攻击,自我贬损实现对小刘的打压,以及进一步的控制。 他说出一系列看似“毁灭自我”的言语,其实都是为了让小刘心生愧疚。 人常说和对的人在一起会越变越好,可是小刘男友长期的自我攻击,让小刘觉得是自己很差,什么都做不好,不能带给男友很好的恋爱体验。 为了让男友自信、阳光起来,小刘在二人每一次发生分歧的时候,都选择了服从和妥协。 其实这种通过自我诋毁来控制别人的行为可以类比于“婴儿的啼哭模式”。 婴儿就是通过啼哭,让母亲觉得自己很伤心很痛苦,从而满足自己的需求。 很多孩子长大到四五岁依然会用这种方式控制父母,让父母满足自己不合理的要求。 而父母看到孩子哭闹,会油然而生一种同情心,一种强者对弱者的怜悯,一种“心疼”的情绪,而自己也没有什么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,只能通过满足他来解决哭闹的行为。 在小刘的案例中,小刘及时觉察到了自己的情绪,并寻求帮助,这是非常正向的行为。 因为我们在恋爱中很容易因为感情变得不理智,无法判断是对方的问题还是自己有错,因此适时寻求外界的帮助很有必要。 在我为她分析完之后,她很快地肯定了自己的情绪和想法,并做出调整。 之后两人发生分歧的时候,小刘不光坚持了主见,还引导了两人的相处模式的改变,不再同情心泛滥,使自己占据有利地位。 02 通过暴力的自毁行为来控制你 除了言语上的自毁行为,更加严重的便是对自己有一些暴力行为的男人。 自毁行为的本质,其实是言语自毁的升级版。 当一个有“自毁模式”的人,无法通过言语自毁达到目的时,便会对自己进行身体上的摧残,来让对方感到恐惧和烦忧,从而服从自己。 本文开篇的徐正很显然就是对小婕言语行为上的强硬控制无效,才进行了身体上的自毁,企图进一步控制小婕。 依然用孩子的行为来类比理解,有些“熊孩子”一旦发现哭闹并不能让父母满足自己的要求后,便会采取假装不小心受伤的行为来引起大人的关注和妥协。 他们的本质也是为了让大人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:即如果你不满足我,我就会伤害我自己。 而大人往往因为爱小孩或者处于人类善意的本能,觉得与其看他伤害自己,不如满足他的想法,继而妥协,而这正是孩子的目的。 可孩子真的会无休止地伤害自己吗? 其实不见得,因为孩子是认为大人一定不会眼看着自己受伤而无动于衷,一定会为了避免自己再次受伤而采取行动,所以就算伤害自己也不会真的有什么无法补救的危险。 而在恋爱里实施暴力行为自毁的人,也是在赌对方会出于人类本能的善良和同情,甚至恐惧等情绪而满足自己的要求。 姑娘们一定不要觉得他伤害自己是因为有多爱你,这完全是被电视剧里的玛丽苏情节所洗脑了。 如果对方发生暴力自毁的行为,一经发现,马上安抚对方情绪,然后找机会分手。 一个企图用伤害自己的身体来控制别人的人,并非理性和良善之辈,他往往是一个内心不健全,控制欲很强,为达目的誓不罢休的人。 暴力行为已经是非常严重的一种行为,他是和人心中的“文明律”相悖的“动物性”。 证明他对自己的控制极差,如果此时他还没有达到自己的目的,恐怕他的暴力行为会进一步升级。 03 自毁模式是家暴的提前表征 当暴力自毁模式升级后,就会变成“他毁模式”,即家暴。 此时,言语自毁和暴力自毁都无法达到控制他人的目的,如果他的武力值强于你,你就一定要小心对方对你产生家暴行为。 在开篇的剧情中,如果小婕的朋友没有及时出现,小婕还坚持不答应徐正的要求时,徐正的刀恐怕就不是扎向自己了,而是会调转方向扎向小婕了。 很多时候,刚开始的家暴行为也许并不构成严重伤害。 例如只是扇了一个耳光,多数长期被家暴的人此时会觉得难过、委屈,即使如此,也会在对方道歉之后选择忍耐。 因为此时被家暴者会觉得一个耳光的伤害力并不十分大,而且对方也道歉了,甚至采取了一些弥补措施,自己还想好好过日子,也就算了。 可这便助长了家暴的歪风邪气,你的妥协并不会让对方觉得亏欠,反而让对方觉得你是可以控制的。 他们会想:即使我对你有暴力行为,我只要道歉,买个什么东西补救一下,你还是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。 本质上的想法是,只要你没有能力离开我,我的武力值强于你,我就可以对你做任何事,只要你不能满足我的要求,我就可以通过暴力行为让你服从。 著名的家暴案件“宇芽家暴案件”便是如此,从第一次的被扇耳光,到第四次视频里的被拖出电梯,一次比一次恶劣。 宇芽说最开始男友强调过自己绝不打女生,可是后来他就开始否定自己的工作,不让她有正常的社交等。 到后来只要不如他意,或者只要他想打人,不知道为什么就会对自己进行施暴。 据中国妇联的数据,每4个家庭就有一个存在家庭暴力,这是多么触目惊心的数据,而自毁模式就是家暴的一种提前表征。 女孩们一定要在最开始就防微杜渐,也许言语上的自毁行为还可以挽救一下,但更好的方式是重新开始一段感情。 如果对方出现了暴力行为特征,哪怕是对自己,甚至对小动物等,都要第一时间想办法分手,拉黑、永不联系,千万不要因为抱有一丝侥幸而追悔莫及。 作者|謹言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硕士,长期研究心理学,并关注自我认知、情绪管理、亲密关系、原生家庭等课题。能够帮助读者分析情感奥秘,提升自我。 本文的插画,任何网站、报刊、电视台、公司、组织及个人,未经授权,不得部分或全部使用。 美国O1签证律师 https://www.xulawgroup.com/o1-visa-chinese-guide ![]() |
1
![]() 鲜花 |
1
![]() 握手 |
![]() 雷人 |
![]() 路过 |
![]() 鸡蛋 |
业界动态|西林百事通
2025-04-30
2025-04-30
2025-04-30
2025-04-30
2025-04-30
请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