快手海外充值 19批药品抽检不合格! 11月15日,国家药监局发文称19批药品抽检不合格,其中洛阳某公司生产的8批次接骨七厘丸检出重金属,湖北、云南、四川等部分公司生产的7批次金银花不合格,其中1批检出了重金属以及有害元素。 药是民生之本,国家药监局已经要求相关企业停售并进行召回。 一、多批药物抽检不合格,重金属超标的危害有多大? 关于药物重金属超标,国家药监局给出的解释为,中药原料或中药品种生产、加工等过程中,引入的外源性重金属杂质和有害元素,包括铅、汞、镉、铜、银、锑、铋、砷等。 本次抽检重金属超标的是中成药,为啥中成药容易出现重金属超标? 中成药涉及的药材基源可分为植物药、动物药及矿物药。植物药材在生长过程中,接触到的泥土、空气、水分,可能会吸收到重金属;动物药材则可能通过食物链,累积重金属在体内;矿物药材则自身形成环境中本身就含有重金属。再加上中成药的生产过程较为复杂,生产过程中,机器金属面剥落,也可能污染药材。 过量摄入重金属,对身体的影响有多大? 1、铅 铅是较为常见的重金属中毒物质,铅元素大量积累在体内,可以对人的脑细胞造成损害,尤其是尚在发育期的胎儿,可造成先天大脑沟回浅,智力低下,对于老人可能诱发老年痴呆。 2、铬 铬元素参与人体的发育和调节血糖,但若是存储过量,则会对皮肤、黏膜、消化道等造成强刺激和腐蚀性,导致皮肤充血、糜烂,影响肝肾、肺脏等运作,甚至造成人的精神异常。 3、镉 镉与铅相似,较难从体内排出,半衰期可长达10—30年,一旦体内富集,对人体中枢神经可造成强破坏性,极易干扰肾功能,诱发癌症,或是破坏骨骼,导致骨痛、骨质软化等。 4、砷 砷的摄入量超过安全阈值,可引发急性或慢性中毒,通过呼吸道、消化道、皮肤进入人体,可扰乱系统运作及损坏人体器官,破坏人体细胞代谢系统。长期摄入可导致神经炎、心血管疾病、胎儿畸形,甚至恶性肿瘤等。 不过这里需要提醒,重金属并不全是毒素。一些人体必需的矿物质中多也属于重金属,只要不过量,就不会对身体造成致命伤害。 二、一些食物也可能有重金属隐患,平时少吃 对于普通人群而言,食物是最容易接触到重金属的地方,那么哪些食物可能会存在重金属超标隐患,日常要尽量少吃呢? 1、大型肉食鱼类 鱼肉可以为人体提供优质蛋白及各种微量元素的补充,但并不是所有鱼类都适合食用。随着人类文明的赓续,越来越多污染物流入水体,这些污染物被鱼吸收,藏在各种器官内。尤其是大型肉食鱼类,位于水体食物链顶端,更容易积蓄重金属等有害物质。因此,鲨鱼、剑鱼、旗鱼、方头鱼等大型鱼类,最好避免摄入。 2、传统油条 油条是不少人的早餐标配,尤其是那种小推车卖的现炸油条,那是一个香。传统油条虽然蓬松香脆,但在加工过程中,可能会使用明矾作为膨松剂,明矾又叫硫酸铝钾,大量添加会导致铝残留,不利于人体健康。 如果实在喜欢吃油条,建议最好选择“无矾”“无铝”油条,不仅优化油条质量,也能避免铝元素的摄入。 3、动物肾脏和肝脏 动物肾脏是重要的解毒器官,容易积累重金属等有害物质,在猪腰、猪肝中检测到的镉含量,远超猪肉中的含量。蟹黄、蟹膏等属于蟹的肝胰腺,也容易富集高含量的镉。因此日常饮食,应尽量动物内脏的食用。 4、易拉罐饮料 有研究发现,易拉罐饮料中含有较高的铝,是瓶装饮料的3—6倍。想要减少铝的摄入,日常最好减少饮用罐装饮料。 5、膨化食物 薯条、爆米花、虾条等膨化食品,为了保证蓬松口感,一般都会添加膨化剂,而膨化剂一般会含有铝和铅,且人体无法通过自身完全排出体外。建议偶尔吃吃膨化食品过过嘴瘾没关系,但不能把这些食物当正餐大量食用。 三、怎样才能排出身体的重金属? 首先,我们要正确认识重金属。人体本身是存在重金属物质的,如锌、硒、铁等元素,都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。而人类自身也拥有一套解毒机制,只要不是长期大量接触,对人体不会造成明显伤害,大家无需过于担心。 身体是如何排毒的? 人体排毒主要经过肾、呼吸道、皮脂腺和汗腺,大部分重金属都是通过肾脏随着尿液排出,也有部分在肝脏中被解毒,在胆汁中排出。铅、汞、砷离子还可以通过毛发、唾液、乳汁、汗腺等排出体外。 如何助力身体排毒? 1、摄入食用膳食纤维、多糖类含量丰富的食品 平日喜欢吃膨化食品、油条食品的人群,日常应多食用膳食纤维、多糖类、维生素C丰富的食物,可以促进人体代谢,促进肠道蠕动,助力体内重金属更快排出体外。 2、坚持运动 汗液是排泄人体疲劳物质和重金属、毒素的重要途径。全身健康的出汗,可以强化体温调节功能与自律神经,提升代谢力,在排出多余重金属的同时,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。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,一旦摄入过量重金属,引起重金属中毒,患者出现腹泻、呕吐、腹胀等表现,此时就需要立即紧急就医,以免耽误治疗时机,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。 ![]() |
1
![]() 鲜花 |
1
![]() 握手 |
![]() 雷人 |
![]() 路过 |
![]() 鸡蛋 |
业界动态|西林百事通
2025-04-30
2025-04-30
2025-04-30
2025-04-30
2025-04-30
请发表评论